用户名:密码:    免费发布个人简历 免费发布招聘信息 
白领压力向谁倾诉最安全
  新泰人才网 发布时间:2010-01-28   查看次数:7061次
向谁倾诉最安全? 
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,你能给出的答案会是什么? 
不知不觉间,“倾诉能力”在职场白领们中正在一点点地丧失,人们渐渐发现,倾诉绝不等同于简单地说话,但不倾诉不等于没压力,是要找寻压力的源头,还是找到倾诉的出口。对比一番后,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。倾诉到底有多难? 
那些关于倾诉的困惑 
你所熟悉的情景之一——club 
华灯初上的街头,霓虹闪烁,拥堵的道路被人、车扰乱了。再晚些时间,寂寞的人们走进了歌舞升平的club里,那是一个让你忘情舞蹈呈癫狂状的地方,不用倾诉,只要舞动、挥汗、声嘶力竭地歌唱,压在心头的情绪就会被释放。 
你所熟悉的情景之二——办公室 
周五下午,同事们准时准点跑出办公室,和恋人、爱人、朋友、家人去度周末,办公室难得清闲下来,空荡荡的空间里,只有你一人。坐在显示器前面,听着和缓的音乐,一个人发呆,工作上的压力让你看不到未来的希望,更不要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安家。你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如你一样,有着如此的困惑,你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,终于,你在空白的一张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:我该向谁倾诉呢? 
你所熟悉的情景之三——沙滩 
北方的城市早已过了看海的季节,周遭的人们都抢占了最好的时间段去度假,唯有你,选择在微凉的时候出逃,目的地是一直未变的海边。独自驾车,走在高速公路上,车子不知不觉地超过了120迈,你听着涅的呐喊……3小时后,你已面朝大海,却没有春暖花开。坐在沙滩上,你留下的是一个孤独思索的背景,人们成双成对地从你身后走过,他们在猜测:你在想什么?你在猜测:他们的困惑都会倾诉给身边亲近的那个人吗? 
你所熟悉的情景之四——“发泄公司” 
发泄公司,该是21世纪初的产物了。在那里花些钱,摔几个盘子,在“噼里啪啦”的响声中,你可以忽略自己的哭声。那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,没有人会嘲笑你的任何举动,你突然发现,原来肢体语言的表达,也可以成为倾诉的出口,于是你长吁一口气。
你所熟悉的情景之五——部落格日志 
在部落格尚未盛行之前,你有6大本手写日记。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,开心也好,伤心也罢,日记里的你都真实坦露。有日记的日子,你还是个读书的孩子。后来,你步入职场了,记日记变成了一种奢侈的愿望,好在出现了部落格。你不需要有超人的点击率以及众好友的评论,你屏蔽了所有可以与外界沟通的途径,就连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网络空间。你的内心得到了很大满足,因为你有你的情感出口。 
点评:在烦恼憋闷的时候,做些什么调节,不同的人的确有着不同的排序。倾诉,在有的人心中是首选,有的人则永远不会想起。“倾诉到底有没有用”这并不是问题,找到合适的对象,倾诉一定是有效的,问题的关键在于“有效倾诉”需要满足一些条件。 
人在倾诉的时候,背后的需要是不同的,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寻求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。比如你已经决定辞职创业,踏上这条路后,面对未知你还是常常感到紧张、迷茫。这时你其实并不需要具体的建议方法,如果倾听者能够提醒你一直是很出色的、信任你,你就会跳出不安,重拾信心。另一情况,假如你很犹豫是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,无法做决定,此时你需要的就不仅是情感支持,更希望别人给你一些建议、分析,即信息支持。 
所以,一个让人舒服的倾诉过程,至少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倾听者在态度上与你立场相似,让你感到被支持、理解;倾听者可以带给你启发。 
Part2.想倾诉,为什么这么难? 
人越长大,越困惑!倾诉处处是隐患,也许你没来得及总结这些隐患,那就来看看我们的总结吧。 
向家人倾诉的隐患:不管是工作上的压力,还是感情出了变故,大多数职场人都不会选择向家人倾诉。这其中的理由,绝不是因为不信任,只是人们明白这个道理,以家人的能力是无法掌控事情的发展态势的,与其让他们跟着紧张,不如学会一个人扛。 
向同事倾诉的隐患:人在职场如在江湖,江湖险恶是古人留下的警讯,不得不信。把工作的压力告诉同事,说不准这就会成为一个把柄,握在了别人的手心里;把私人的情感暴露出来,也许就会在公司里传得满城风雨,这样自己将会陷入更为被动的状态。 
向闺蜜好友倾诉的隐患:你们是上学时的好哥们儿、好姐妹,但分开的日子早已超过了在一起的时间,环境对人的改造是不置可否的现实,当你试图用你们以前的方式向TA倾诉时,你骤然发现,TA早已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。 
向陌生人倾诉的隐患:BBS、网络聊天室,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给我们留下的记忆,一直沿袭到今天。网络聊天,相对于向熟悉的人倾诉来说,是安全的,但却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,能从内心给你所需要的能量。 点评:理想的倾诉对象会是情感支持者或者思想启发者,当然两者都是最好。
有适合的倾诉对象,就会有不适合的。上面的总结提示我们当倾诉的结果可能:一、给他人平添很大的忧虑,二、授人以柄,三、对牛弹琴时,应该慎重。
另一方面,一个人觉得倾诉是否有用,愿不愿尝试,很大程度与他对效果的期望有关。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当当事人不对咨询师抱有很大的期待时,反而容易取得好的效果。找人倾诉同样是这样,有些人的心态是在找“救世主”,希望找个人说说,烦恼就全没了,在这种期望下,他很容易感到多数人都满足不了他的需求,于是断定倾诉是没用的。相反,如果你把解决烦恼的责任扛回自己的肩膀,把其他人看作是资源,只要交流中能出现一些火花,释放一点坏情绪就好,抱着这种心态,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都能给你帮助和启迪,于是也就越愿意和人倾诉。 
Part3.找寻安全的倾诉方式
Keith男26岁外企职员 
在我19岁那年,家里把我送到新加坡读书,在那里我度过了7年的时间。之所以提起这段经历,因为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了“倾诉”这个难题。在异国他乡,我不能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告诉家人,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一个人解决。我问过自己:“总这样压制自己,会不会患上心理疾病?”然后,我会在思考之后,转换一个角色告诉自己:“不会的,因为在我心里,有一个人是可以让我放心去倾诉的,不管如今她还能不能与我感同身受,但她依旧是我可以信任的那个人。”我提到的这个她,就是我的初恋女友,在我出国前,面对这段未果的爱情,我们平淡地选择分手。刚到新加坡时,我们保持E-mail联系,我的心里话放心大胆地告诉她,她回馈给我的总是恰到好处的几句话。两年后,她交了新男朋友,我们的联系呈递减式的趋势,直到现在,我们相对于彼此,早已音信全无。但我习惯了把她当成是我的倾诉出口,每当我有心事缠心,我都会按照属于我们两个人的那个邮箱地址发出一份E-mail。习惯了没有回复的结果,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坚持,因为我知道,很多种倾诉,不是为了等待一个答案和回馈,那只是内心的一种需求。 
点评:这个例子,让我想起影视作品中人对着树洞倾诉心事的镜头。我们愿意诉说,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己被聆听。正是这个原因想象中的人、物,有时比现实中的人还有用,对方是否真正在聆听我们其实并不重要,我们感到如此即可。  有宗教信仰的人祈祷的时候就是这样,他们深信自己的神灵在倾听着自己,内心于是获得安慰和释放。当然这个过程带给人的不仅是情感上的支持,还可能有认知上的启发。尽管没有真实的人给我们出主意,但诉说本身就是对问题的重新梳理,新的想法常常在此过程中涌现,作为听者的自己启发了作为说者的自己。无论对方是一个想象中的人、上帝、树洞或者一个玩具熊,只要我们可以舒适地沉浸在倾诉的过程里,它就是一个好对象。
语菲女29岁翻译 
更多时候,我是个倾诉的信号接收者。周围的朋友都喜欢把她们的困惑向我倾诉,我懂得倾听的学问,即便我一句话都不说,对方也足可以感受得到我带给她的认同。至于我自己的困惑,我很少和身边人提起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当我感受到强烈的压力时,我喜欢制造一个人的KTV氛围,在一个狭小且昏暗的空间里,我自说自话,唱出那些可以表达内心的歌,这是我最好的发泄方式。两年前,在我身边出现了一个学心理学的同性朋友,很多次,在我实在无法缓解自己内心的张力时,我会拨通她的电话。需要释放不等于不懂得很多道理,她能告诉我的道理是我自己也能告诉自己的,但她就是我最好的倾诉对象,她有自己的职业道德,不会成为“秘密”的泄露者。虽然我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没有交集,但有她在,我总算体会到了“倾诉”的快感。如今,我也成为了她的倾诉对象,我们是彼此释放压力的出口,这样生活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死穴。在这种相互倾诉之后培养出来的感情,让我倍受感动。 
点评:如果对方不是有着“心理学”的身份标签,语菲这个愿意听远多于说的女孩,还会主动向对方敞开心扉么?她是否就会错过这段宝贵的友谊呢?有时我们很难说清,语菲的“倾诉快感”,是源于对方的专业,还是仅仅因为自己主动了一次。 
心理工作者这个身份有一种效应,能让人放下许多防御。有时第一次才见面的人就会说“啊,你是咨询师,我正为一件事烦心,你给我出出主意吧”。把心底的一些东西讲出后,感觉舒服多了,对方会真诚地向你道谢,“和你聊天真是挺有收获”。事实上很多时候咨询师并没做什么,倾诉者的收获更多来自于他愿意开口了。如果他把刚刚对咨询师讲的话讲给身边一位稍有耐心的朋友,也可能获得好的效果。 
 一个人在面对朋友的时候,如果能有面对咨询师时的主动和开放,他一定会发现原来朋友中就有不少“咨询师